近日,已从北大退休、转聘到上海财大的姚洋教授发视频称:
“……我在北京已经待了40多年,但是说实话,这40多年以来,我从来没有爱上北京这个城市”。
“什么原因呢?……第一个原因,北京的马路实在是太宽,又太大,它不适合人居住……”
“……在北京,离我们家最近的地铁站,要走15分钟……在上海,如果你走15分钟,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街景,这个感受是不一样的……北京通勤的距离,是越来越长……”
“第二个原因,就是我不太喜欢北京的那些建筑……都是大而无当,好像看起来很威严,但是非常的不实用,非常的不接地气,不适合人去居住……”
“……北京的建筑都是追求这种宏伟、宏大。但是呢,不把人当一回事儿,不适合人的尺度,其实,这和北京的这所谓的‘皇城文化’是一脉相承的……”
展开剩余84%“……外国人去故宫看一看,回来之后……就感觉他要跪下来——我说那就对了,皇帝就想让你到了太和殿,就要跪下……这就是所谓的北京的‘皇城文化’……”
“另外一个,我这里可能要得罪北京人了,我非常的不喜欢北京人的那种文化——好像这个大老爷们儿说的很宏大的事情,什么都是混不吝,但是事实上一交往,你就会发现,很多人都是感情用事,不用理性去思考……”
“……南方的干部调到北方去,能够促进北方的经济增长,但是北方的干部调到南方来,没有任何影响——我们的解释就是,南方的干部他会把南方的这种理性的文化,带到北方去……”
在这段视频发出后,也确如姚洋教授所言,真的是要“得罪”不少北京人了。
比如,北京某大学的黄日涵教授就如此评论道:
“……没必要捧一踩一,说什么我在北京生活了43年,但我从没喜欢北京这个城市”。
“听起来,这是一个典型的渣男言论:我和你一起生活了43年,但是我不爱你。你不爱,早干嘛去了?早点离开啊?为什么现在想离开?”
“……其实,不就是退休了,上海有个大学,愿意高薪聘请你,比北京给的多,刚好,你也想到南方去,就这么简单一个道理”。
“说那么多不相关的话干啥,分手的时候,很多人还知道送个好人卡,安慰下对方。你这临了,连个好人卡都不给北京”。
“总之,我喜欢北京,北京有北京的味道,上海有上海的氛围,各有各的好。愿意怎么选择都祝福,但不必捧一踩一”。
而学者张连起更是发表长文——《驳某学者“从未爱上北京”论的五个认知误区》:
“一是对城市功能定位的片面理解”;二是对城市发展历史的选择性叙述;三是对城市治理难度的低估;四是对文化价值的工具化评判;五是对国际经验的误读”等五大方面,张连起对姚洋之论进行了洋洋洒洒的反驳与反批。
张连起在最后还称:“北京的大气包容,恰恰体现在容得下各种批评声音”。
“但学术批评应当基于事实、逻辑自洽、心怀善意。‘北京厌恶论’反映了评论者的刻薄寡恩,而非做人该有的达观温情。”
……
其实,无论是姚洋,还是黄日涵,或者张连起,他们的相关表达,都有言之成理的地方,但显然,各自言说的角度不同,其实也就很难完全相互驳倒与彼此否定了。
当然,像黄日涵、张连起所言,当要分手了,就应整个“好人卡”——不能当说难听话的“渣男”;要“心怀善意”,不能“刻薄寡恩”……这些说法,确实更为契合中国式人际关系的习惯与准则。
如此和谐手法的为人做事,不会得罪人,反之还能获得好感和资源,做到“人见人爱,花见花开,车见车爆胎”般八面玲珑——这显然才更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文化习惯,且在北方文化中,也是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!
作为知名学者的姚洋,难道不知道无论北京或上海,都有其各自的优点或不足吗?这显然不可能。
只是,姚洋教授在此处,仅从其感受到的北京之不足的角度说话,虽然没有做到先说“这好那好;此好彼好”之后,再说点无关紧要、隔靴搔痒的不足之官话程序,但显然,这些话之于姚洋个人而言,仍算得是一种内心的真话!
所以,从能够说真话、敢说真话;不虚假、不虚伪的角度来看,姚教授这样的刺耳表达,也并非不可,且也不会因为他个人对北京的印象与感受,就能把北京的缺点给放大或抹黑了吧?
作为首都北京,是不是成了“老虎的屁股摸不得”呢?有人发了出一些说真话的批评,哪怕并不全面或都对,但也容人说出来吧?
所以,真像张连起所言:“北京的大气包容,恰恰体现在容得下各种批评声音”——那么,如此“大气包容”的首都,就应能容忍姚洋之言的发出。
你认为其表达不当,如果觉得其所言并未“基于事实、逻辑自洽和心怀善意”,那么,北京人及支持者都可以发声反驳,予以反批——同样,只要是你们也做到了“基于事实、逻辑自洽和心怀善意”就成!
所以,在笔者看来,此事的关键,并不在于姚洋说得对不对,而在于能不能让人真实和自由地表达观点——即使说错了,又何妨呢?
有容乃大!包容,才是一座城市走向文明的灵魂所在!
否则,岂不就应了姚教授对于北京的个人感受:总要用宏大叙事之表达,给人一种压服感,达到无形中令人跪伏的效果,但却缺乏理性的说服和发自内心的心悦诚服。
则这种“大而无当”的事物塑造,如果存在着姚教授所称“不把人当人”之意味,那么,姚洋所言的“吾心安处是故乡”,就会成为人们克服无奈羁绊之后,自由选择迁徙的终极理由!【原创评论:瑜说还休】
发布于:安徽省永华证券-配资论坛线上-配资114平台登录入口-线下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